談醫論藥

談醫論藥

癌症個人醫療的將來樣貌

發布日期:2022-04-26


作者: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資深臨床藥師   方麗華

 

未來的醫療在思維方式上比過去會有很大的不同,主要是人類的機械思維進化到資訊時代的思維方式,特別注重對變化的反應。可預見未來醫療將是個性化的,監控個人身體資訊變化將十分重要。藉由數據技術和醫學進步的集合是將來醫學的發展之路。 
 

今天所有的抗癌藥品毒性都很大,對免疫系統的傷害也極大,很多癌症病人最後的死因是免疫系統太弱,被一些感染要了命。

癌細胞最大的問題是它是有生命的,也會演化,不斷更易基因,產生對藥物的抗藥性。所以人類還必須解決癌細胞基因的第二、第三次變化。這就要說到資訊時代的方法論,輕預測、重反應了。因為無人能預測人體內基因可能的將來突變,只能在它發生後迅速採用有效的治療措施,這是今天全世界對治療癌症的共識。

Genentech(基因泰克)前CEO,今天Alphabet旗下(就是谷歌公司)的Calico公司的CEO (Arthur D. Levinson)李文森博士講,如果能有一個團隊專門為一個病人根據他特定的基因研製一款新藥,來維持他的生命。這樣做的開發成本今天高達10億美元以上。如何解決醫療成本的問題呢?如果僅僅靠增加醫療資源,擴大研發投入,肯定是不可行,這是一條死路。目前有兩條可行之路,一個是預防的方法,另外是對付癌症的策略。
 

 

預防與策略

 2013年成立的大數據醫療公司Calico,就是採用資訊技術來解決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問題。按照李文森的想法,目前在人和動物身上發現的可能導致腫瘤的基因錯誤只有幾千種,所有的癌症不過上百種,即使考慮到導致癌變的基因複製錯誤和各種癌症的全部組合,不過是百萬組合,它對於IT領域來講是非常小的,但是在醫學領域則近乎無窮大。利用大數據技術,在這上百萬種組合中找到各種真正導致癌變的組合,並且對這樣每一種組合都找到相應的藥物(這個工作量又大到必須依靠人工智慧),那麼對於所有人可能的病變都能夠治療。這樣算下來,每個病人換一次藥,成本只有5000美元左右,在開發國家,政府是可以完全負擔得起的。

 在未來醫治癌症的方法:針對不同人、不同的基因病變,只要從藥品庫中選一種藥即可,比如對某個肺癌病人,醫生給他開了12號抗癌藥品,如果發生新的突變,經過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後,改用25號藥品,…這樣並不需要每一次重新研製藥品。雖然開發出這樣多種抗癌藥的總成本不低,但是如果攤到全世界每一個癌症病人身上不會很高。如此一來,癌症就變成了慢性疾病,雖不會痊癒,但對生命威脅有限。

當然,治癒癌症除了找到癌變的基因資訊對症下藥,另一個重要關鍵在於及早發現,癌症篩檢就是這個目的。但是,今天的癌症檢查技術既不準確,成本又高,而且副作用大,如X-光、正子、電腦斷層都有放射性,不能經常做。2016年成立的聖杯公司(Grail)就是利用監測血液中DNA的變化,及早發現癌症。它的原理簡單來講,就是身體一旦出現腫瘤細胞後,代謝的細胞(包括被免疫系統殺死的癌細胞)會進入血液,通過檢查血液中異常的DNA及早發現疾病。

 

 

結論 

從長遠來講,對人類最大的威脅還不是癌症,而是阿茲海默症,即老年癡呆,因為得癌症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並不算太高,但年齡超過85歲的人,有大約一半會得老年癡呆,而且一旦得了,很少能活過5年。當初Google成立Calico公司,目的就是解決和衰老有關的疾病問題,並不侷限於癌症的治療。20世紀人類生命科學的大躍進是一群唸物理的人投入醫學基礎研究,造就了DNA發現,將化學思維進入分子生物思維。21世紀一群計算機的資訊人轉入醫學領域,可預見將是一場人類醫學的再次跳躍式的升級。

 

網站聲明

本網站以癌症資訊為基礎,逐步建立為一癌症臨床藥物資料庫,關注領域包括癌症藥物及補充治療資訊、幹細胞移植等各面向。所有資料歡迎引用轉載,但請註明出處。

我們認為台灣應該有一個有關癌症用藥的資訊網站,將艱深的癌症藥物,翻譯成易懂藥物資訊,讓民眾容易了解。此網站也希望鼓勵年輕一代能投入先端困難的醫療。我們的細胞暨藥物治療研究中心藉由教育與國際接軌,與荷蘭Utrecht Medical Center 建立化療藥動服務。

任何問題,可掃描QRcode與我們聯絡。
周一到周五,09:00-17:00

Copyright © 2014-2024